“破防”与“摆烂”(摆烂什么梗?啥意思?)

#以书之名#人常有状态不好的时候,但我们很少用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去评估和观察自己。在日常的交流语境中,人们可能会形容这种状态为“破防、摆烂”等。

当一个人处在这种状态下时,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,一个人的行动等级和心智水平都会下降。这代表着一个人暂时的失去了某些能力,就像是一个大人变成了孩子,活力和效能都会下降。反映出来就是深思熟虑的能力会降低,冲动行为会增加,包括专注度、压力耐受度、情绪调节功能等都会降低,会更容易从自己预定的目标中脱离,会通过不断搜寻新目标的方式来强化“获得感”,从而调节内在的深度匮乏(比如突然剧增的暴食行为、购物行为、刷信息流等)。

此时人处于一种退行摆荡的状态(regressive swings),就像是荡一个慢动作的秋千,它是说一个人暂时的处在了一个低心理水平的区间,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都会服从这个区间的规律,比如更乐意躺平,更想要脱离社会系统,更希望得到一种无忧的生活。

而当一个人无法实现这种期望时,就会进入一种消极抵御姿态,近似于一种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。只不过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,大部分时候这种停滞会在一个自然周期后自动结束,或者在受到某个特定刺激后转换到另一个水平的心理区间

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个人躺平什么都不想做,突然有一天被心仪的人约出去吃饭,这时候就会瞬间来到一个心理效能充满的状态,这个过程就像是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受激后的跃迁,人的心理效能也服从同样的道理。

根据这个规律,我们在那一时刻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那些无效的调节行为,在心理学对于自体状态和防御功能的综合评估中,当一种低等级的防御功能被过度使用时,它会进一步加剧心理效能的损耗。很多人并不是不能走出那种低能级的状态,而是被自己看起来是自我安抚的方式给拖垮了。就像我以前举例提到的过度躺尸、刷剧,刷手机的行为。

人无法从完全的静止中获得行动等级的转换,就像电子必须要受激才能完成跃迁,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从外部输入能量来让自己进入激发态。这种能量不需要很强,它应当是那一刻你能够为自己执行的,在你的过往经验中,因为你做了某件事,发现自己的状态有所回归的事情——掌握好那个秋千的运行规则。

换言之,我们不缺少让自己找到活力的能力,我们只是缺少对自己状态变化的规律性洞察;缺少了在必要时刻踩下刹车的敏感,从而不让自己继续摆荡退行到更低水平的心理区间;还缺少了对这一切有所总结,有所预见,能够提前采取行动的积极调节倾向。

“破防”与“摆烂”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378778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t710.com/16433.html